住在美國的我們常常吃到美國的經典食物像是蛤蜊濃湯、班尼克蛋、或是甜甜圈,但大部份的人都不知道其實這些美食都是源自於不同國家喔!
玉米、豆類和南瓜來自印地安人、蘋果派源於英國、焙果 (bagel) 產自東歐、甜甜圈其實是從荷蘭傳入、熱狗是德國名產,還有非洲的各種辛辣醬料,事實上,美國料理就如同美國本身的「大熔爐」(melting pot)文化,是將世界各地的食材相融合的「移民料理」(immigrant cuisine),所以甚至有學者認為,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美國食物。
接著,這些異國文化搭配美國幅員遼闊的地理環境,又會進一步產生深具地方色彩的特殊料理,最後再藉由美國強大的政經力量流行至全世界,即使那最初並非來自美國。
新英格蘭區(New England)沿著大西洋海灣有著名的緬因州(Maine)龍蝦與蛤蜊濃湯(clam chowder),這裡同時是英國清教徒的登岸地,所以還有像燉豆玉米肉(succotash)這種結合英國焗豆和印地安玉米的料理。
新英格蘭區也有許多傳統英式甜點,包括各種水果派與布丁,只是在製作時會以楓糖漿(maple syrup)取代糖,因為這裡有被稱為『楓糖之鄉』的佛蒙特州(Vermont)。不過,臺灣人最熟悉的波士頓派(Boston Cream Pie)就是道地的美式點心,夾進鮮奶油的海綿蛋糕再灑上糖霜或巧克力醬,在 1996 年更被票選為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官方甜點。
在中大西洋區(Mid-Atlantic),有『世界之都』之稱的紐約市(New York City)徹底發揮了它的影響力,像是融合蘋果、葡萄、芹菜、核桃和美奶滋的華爾道夫沙拉(Waldorf salad);在冰淇淋表面塗上蛋白霜後加以烘烤的火焰雪山(Baked Alaska);將蛋包、英式瑪芬和火腿相疊、並淋上酸滑荷蘭醬的班尼迪克蛋(Eggs Benedict),以及見字知義的青蒜馬鈴薯冷湯(Vichyssoise),這些由當地飯店或餐廳創造的料理,最後也都成為美國菜的代表。
另外,現在非常普及的「美式食物」如格子鬆餅(Waffle)、圓鬆餅(Pancake)和甜甜圈(Doughnut),事實上也都源自早期移民至此的荷蘭人。
一般說的美國南方菜是指「心靈食物」(Soul food),就是以前在美國南方區(Deep South)的非裔奴隸的主食,內容包括大量的豬油、豬內臟、甘藍菜和蕪菁,都是當時奴隸的主人不願意食用的食材。玉米和炸雞也是南方的代表材料,後者已經透過速食業者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推廣至全世界。
同時,BBQ的原始形態可能起源於此地的印地安原住民,以玉米裸麥釀造的波本威士忌(Bourbon Whiskey)和可口可樂(Coca-Cola)也是來自於南方。
看完了這篇文章,不知住在美國的各位對美國食物有沒有比較了解呢?
從來都不知道原來可口可樂源自美國南方的 Mercury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