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餃子宴發生在2月6日大年初二,加州聖地亞哥。之所以叫它“快閃”,是因為它說來就來,從籌備到完成,從行者到受者,干淨利落,可謂春夢無痕,潤物無聲。但其實,它又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地發生過了,參與這場社區餃子宴的人們,斷不會忘記它閃電般的發生,魔術般的歡樂,以及這個美國春節獨一無二的味道和溫暖。
現在,讓我為你倒帶,回放快閃中的一個個趣味鏡頭。
快閃餃子宴
2月6日中午12:00。Mira Mesa的老人中心。一切如往常,數十位膚色多元的老人正安坐在位子上等待即將派發的午餐。看上去她們似乎並不知道待會兒有什麼特別的事兒發生。這時,七位中國大媽手捧肩背圓盆方袋,魚貫穿越大廳,直奔廚房旁邊的工作間而去。
義工大媽們圍著工作台相間而站,餡、皮、盤一一排開,便麻利地包起餃子來,簡直像電視劇《奶奶餃子館》裡的那支天天一起包餃子的大媽團隊,殊不知她們中不少人還是頭回照面,名和人通報后才對上號。一介紹,哈,山東,重慶,湖南,廣東,台灣。。。大媽們東西南北來的都有,被餃子湊一塊組成一條妥妥的流水線,手指翻飛,嘴巴也沒閑著,七嘴八舌分享各自過年的習俗,不會功夫,幾種顏色的餃子被碼成齊整的方陣,好看地鋪了滿滿一桌面。
12點半左右,老人中心的工作人員進來問了幾次:“餃子幾時好,快了嗎快了嗎?” 答曰:“煮餃子的鍋在Jeff的車上呢,12:45分鐵定送到,一點鐘餃子宴准時開吃!”
“我先來給老人們做個過年小科普吧” Tracy拿著她打印出來的春節文化習俗材料,去大廳裡給老人們講故事了。與此同時,我們去找中心的主任Mitz,問包餃子演示台要擺在什麼地方。她果斷一指,“諾,那裡,大廳最中心處!搬兩張桌子過去!”
紅桌布一鋪,中央演示台就緒,張彥萍端著面團擀面杖來到桌子后,准備秀擀餃子皮的絕活。我指著最靠近的幾排椅子,對涌過來的老人說,“咱們坐椅子上看吧”。“不要椅子,不要坐著,就站在桌子前面看!” 說話間,擀皮的張彥萍和包餃子的紅姐已經被團團包圍了。
彥萍擀餃子皮利索得很,她連刀都不用,直接從面團上捏劑子,雨點般拋落桌上,掌心手指揉一揉,壓一壓,擀面杖順時針滴溜溜轉一圈,一塊小巧勻稱的手工餃子皮就成了。現擀的皮柔軟又彈性,很好包。老人們看呆了,有兩位看了一會,也躍躍欲試,不過初學者餡兒容易放多了,抱起來就露餡捏不攏了。白發老太沒有泄氣,叫我給她慢動作再示范一次,又包了第二個,成功了,她很高興,放掌心端詳著說:“這是我第一個餃子哈!”
對餃子感興趣的不分男女,不分膚色,問的問題不能再具體:餃子餡裡有什麼?怎麼做出來?有現成的餃子皮嗎?為什麼這種皮是綠色的?哪裡買?餃子怎麼煮?那種金黃色香噴噴的餃子難做嗎?餃子和雲吞有不同嗎?看來不少人都是聽說過甚至吃過餃子的,但這麼零距離地觀看包餃子全過程顯然是第一次,求知欲大大滿足了一把。
那邊廂廚房裡兩位中國帥大叔把水咕咕燒開了,彩色餃子下了一大鍋,等到餃子起鍋由大師兄大托盤熱騰騰端出來,快閃餃子宴的高潮掀開了!大師兄和他的大托盤被手拿小紙碟的老人們圍住,瞬間瓜分完畢。雖然每人隻拿2-3個,不過據說今天的餃子皮薄餡香,不需勞動牙齒就哧溜滑下肚。嘗到甜頭的端著盤子又回來了,開始還猶豫著要不要吃的老人也加入了行列,於是出現了一支小分隊手托空碟站在廚房門口翹首等待的場面,實在太動人!可惜攝影師紅姐忙不過來。諸位自行腦補這個鏡頭啊哈哈!
這波小高潮足足持續了一個小時,大師兄成了最受歡迎的人,一踏出廚房,老人就迎上去,取了餃子,便來找我,原因是。。。我手中有餃子絕配 – 醬油香醋芝麻油,還有老干媽辣椒醬。老人們似乎很接受這混合醬料淋在餃子上,有幾個吃了好幾碟(一碟2-3個),對我說,This is my dinner! 我把晚飯也吃了!是有多喜歡吶!關於醬料,她們也是認真好學,一一問名,有的人還拿手機拍下來,老干媽辣椒醬特受歡迎,最早告罄。
老人們可是12點才吃過午飯的哦!這麼喜歡吃我們現包現煮的餃子,義工們別提有多高興!一種出乎意料的成就感,滿滿的!而老人們也真摯地反復地表達著她們的感謝,我聽到的最高的贊美是這樣說的:呃,你們是來做餃子生意的嗎? 哈哈!
必須承認,這支臨時組合起來的義工團隊,完全當得起這份贊美 – 除了,我們的餃子生意不收錢!
快閃揮春秀
揮春是什麼?先來科普一下:
揮春是一種在春節時使用的中國傳統裝飾物,把賀年的吉利字詞用漂亮的書法,寫在紅色的紙上而成。揮春一般是貼在牆、門之上。 揮春和春聯最大的分別,是春聯一般都是成對的對聯,要講求對仗平仄,而揮春可能隻有一、兩個字,或是四字詞語。
書法家肖昆先生什麼時候來的我不知道,不過餃子出鍋贈食時,他的書法台也開秀了。老人們取了餃子,淋上醬料,徑直來到他的文房四寶前,邊吃邊看他寫字。
他的台子就在我的醬料桌旁,我卻沒空過去觀賞,隻隔著人頭望了幾次。 結果看到,他的第一個顧客興高採烈地舉起了寫好的帖子,猜猜寫的啥? AIDA!是她的名字,哈哈!她還鄭重地要求加上年份 – 2019,肖先生不僅給她寫了英文名,還另取一張紙,寫上漂亮的中文名 – 愛達。2019。她真是高興壞了,左右手各拿一張,照相留念。其他人看了,紛紛仿效。
事后,我請肖昆先生給說說當時的情景和他的感受,以下引自他的回復:
“總把新桃換舊符 – 這是中國人春節一項辭舊迎新的傳統。老人家們有給自己寫的,有讓給她們的兒孫寫的,還有越南,台灣來的的要寫“福祿”,“福壽”,“新春”,” 學”, 身體不好的讓寫“安康”,越寫越覺得是為老人家們畫符,一個個“福”字,“愛”,“安康” with 她(他)們的名字,希望讓老人家們感受到快樂,開心和希望。”
肖先生又謙虛地補充說:“ 大家營造了很好的新年氣氛,寫字隻是Icing on the cake吧。”
盡管肖先生很謙虛,他一手書法為老人家當場揮春,無疑給餃子宴錦上添花 – 書法做為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藝術,和食文化一樣名聲在外。所以,肖先生的揮春秀也收到了和餃子宴一樣的反應:“你這個貼子多少錢一幅?” 有人問他。
他的“生意”也和餃子一樣興隆。
兩位推手
春節餃子宴,首先由美國華人聯合會(UCA)倡導,在全美數個城市同期舉行。聖地亞哥華人聯盟(ACA)欣然響應策劃組織,與Mira Mesa老人中心聯手執行,是ACA2019開春第一場好戲。
一場50人的餃子宴,從開始吆喝人手到落幕,前后就5天左右,神效率。
ACA代表Tracy把幾個義工拉進群時,連她在內才6個人,那是2月2日。很快餃子群增加到15個人,都在群裡出主意,領任務。由於經常參與和組織公益活動,Tracy知道,答應義工的朋友們,各自的工作家庭都什麼情況;她想不到的是,這支臨時拉起來的義工團隊,彼此的合作這麼愉快默契,簡直像已經過多少磨合訓練一樣。做為活動負責,再沒有比這更給她開心和信心的了。
問她做這個活動的靈感,過程的感受,及下來的展望設想, Tracy說:
這次活動與以上ACA宗旨完全吻合,是一次弘揚春節文化和增強公民公益意識的活動。許多華人新移民在美國受的高等教育,已經事業有成,為了回饋社會,應當多些走出華人圈子,與其他族裔一起共建友好社區。
辦活動的想法來自上周六一次華人春節團拜上,偶然與Mitz談到她的老人中心要慶祝中國新年,我立即想到身為華人義不容辭要加入進去,回來與ACA理事會匯報得到一致支持。於是在兩三天時間裡策劃了這次社區餃子宴。活動結束后,我倆碰頭總結,合作相當滿意,我的新提議她當場拍板;明年春節前后再次舉辦春節聯歡,到時候邀請更多的各族朋友加入,並排出幾套表演節目,中國樂器,中國歌舞,中國茶藝,中國書畫,爭取把這個活動辦得更好。”
2017年才成立的ACA,和在Mira Mesa蹲點超過30年,社區建設和服務經驗特別豐富的Mitz攜手,不過一年多點時間,真正意義的合作辦活動,這還是頭一回。然而,快閃餃子宴著實驚訝了Mira Mesa老人中心的主任Mitz,首先是這個活動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其次是條理有序、歡樂融洽的活動實況;義工中有不少人是頭回踏入老人中心,卻也很有賓至如歸的親切感,用中國話說,正是“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活動結束之際,在Mitz小小的辦公室裡,我對她做了個小小的訪問。
在對餃子宴盛贊一番之后,Mitz話鋒一轉,從她自己做為一個少數族裔社區領袖,30多年來活躍社區、教育和政治的經歷經驗談起,分享了她的心得和建議。
“一切是怎麼開始的呢?” Mitz說,“30多年前,老人中心未建之時,我已在Mira Mesa。和多數養育孩子的新移民媽媽一樣,我們關心學校運作,關心教育議題,參與到和孩子成長相關的方方面面中去,課內課外活動,接送,義工,募捐,啦啦隊。。。這使我廣泛而深入地了解我的社區,和社區裡眾多的組織和項目,盈利的非營利的,彼此都是唇齒相依,合作共生的關系。服務社區就是服務自己,走上這條路是很自然的事。然而隨著對美國社會體制、特別是政治體制的了解加深,我認識到,在美國,哪怕是教育的事情,也與政治緊密相連,抽離政治去搞教育,在重大決策上說不上話起不到作用,其他領域也是這樣,特別是我們做為少數族裔在白人主流的美國,如果很安靜很分散,不露面不出聲,那些做決策的政治力量就不會知道你,了解你,考慮你。”
“參與教育讓我意識到,政治必須納入平台platform,納入議程表agenda, 所以我投入到一些新的角色中去。” Mitzi指指牆上貼的証書,桌上的獎杯,告訴我,她2004至2008擔任聖地亞哥教育局SDUSD的教董Trustee,現任聖地亞哥Alliance for Quality Education的CEO,也是亞太聯盟APAC的director.
Mitz是菲律賓人。個子矮小但精力過人,她的忙碌、熱情和清晰敏銳的思維顯而易見。時間關系,我不得不她的話題從政治中拉回到社區建設來。“比如說,APAC亞太聯盟像一把大傘,每一年光亞裔社區的活動和項目就名目繁多此起彼伏,彼此之間怎麼樣互動和合作,才能真正打破種族文化壁壘,建立屬於大家的一體的強有力的社區呢?關鍵是要走出自己的封閉圈,主動去握別人的手,多在不同的社區頻頻露臉,去認識別人/別族,也讓別人/別族認識你,你頂我,我頂你,聯合起來做事。ACA這回策劃組織的餃子宴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看起來,ACA發起的這場迅速行動、盡情顯擺的社區餃子宴,和Mitz在社區建設上的理念實踐步調合拍,未來進一步的合作很可期待。
台前幕后小花絮
現在,我們把鏡頭搖向台前幕后,捕捉一些有趣動人的小花絮,記取這場快閃餃子的歡樂亮點。
最難忘的當然是老人們發自內心的笑臉。活動期間,每一位義工都被老人們”纏”住:提問,交談,寫帖,拍照,等等。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穿著隆重的中國紅,對襟絲稠外套,整個人喜氣洋洋,她開懷地告訴我,她的媳婦是中國人,她有多喜歡中國的文化;一個白頭發的老先生,拿著一碟餃子,要求和我用他的手機合影自拍,把餃子高高端起,拍進照片去。
餃子宴原定50位老人。那50位老人究竟要多少隻餃子才夠,這數字沒法谷歌,全靠感覺,而且還要再轉化為多少斤面粉,多少斤豬肉,多少斤大白菜,多少包餃子皮。我們雖個個會包餃子,可畢竟不是開餃子館的,這條數可夠燒腦的!結果吧?負責採購的Tracy同學在大華,還給我打電話,我和她在手機上你來我去地合計半晌哈哈。
與此同時,聖地亞哥56號公路東,張彥萍同學在家,一邊開電話會議,一邊把面和了,帶著幾磅面團,來到老人中心表演擀皮。
中午12點。各路人馬到齊,各就各位。包的包,煮的煮,寫的寫,拍的拍。。。就是彩排過也不見得這麼順溜啊,今天准是個良辰吉日。之后發生的,呃,你們都看到了。
最后,摘要幾句大家在群裡的七嘴八舌:
台灣來的Maggie:來美國快20年,現在回想起來參加過的過年活動都是華人聚集在一起,這是第一次與社區非華人的年長者過年,不管是推廣文化,或者關懷社區都很有意義。比自家人過年還特別!!
Tracy轉達一個老人對她說的:好東西就要拿出來分享,就像分享中國的春節文化。
用公司午餐時間來端盤子的大師兄說: just found my calling and potential second career. (發現了我的第二職業了!)以后我申請歺館工,請大家給個好 reference.
對我來說,最特別的感悟,來自手中這枚小小的餃子。包了這麼多年餃子,今天卻有從未有過的新發現。記得剛去加拿大時,聽過一句話,印象深刻:Food brings people together. 食物把人聯結在一起。原來,餃子來做親善大使,最適宜不過了。你看:
它平易近人,隻要想學,就能上手;走到哪裡,本色依舊;
它是華人共有的食物,東西南北,哪裡的人都包餃子;就算初次見面,也可一起包餃子;或許,每個人包出來的餃子都不同,都有各自的美麗,然而放在一起也妥妥的和美。不正像一個美好的社會應有的樣子嗎!
聖地亞哥華人聯盟
Alliance of Chinese Americans San Diego一個旨在多方面服務聖地亞哥華人新移民的無黨派非營利性(501c3)的組織。ACA將幫助華人在接受美國平等、自由、正義的核心價值基礎上,為一個包容、多元、和諧的社會做積極貢獻。ACA亦將組織或幫助華人參與各項社會公益事業,為社區做無私奉獻。ACA反對各種形式的歧視、偏見和不公,並堅定地維護每個公民追求幸福生活和平等發展的權利。
info@acasandieg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