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於本周日7月30日下午4:30-6:30在著名的私立中學Francis Parker School的J. Crivello Hall音樂禮堂舉行的第四屆聖地牙哥國際青少年藝術節匯聚了代表世界各地不同民族文化的小小藝術家們,為聖地牙哥的民眾尤其是孩子們獻上一台精彩紛呈、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作為本次藝術節獨家合作的華文媒體,我們將陸續推出對參演的不同國家經典藝術形式以及演出團體/個人的介紹,希望大家可以一睹為快!前一期我們介紹了來自中國的藝術演出,今天讓我們聚焦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藝術。
“習舞亦武”-巴西戰舞“卡波耶拉” by Capoeira Luanda San Diego
卡波耶拉是一種非洲與巴西文化結合的武術形式, 是一種16世紀時由巴西的非裔移民所發展出,介於藝術與武術之間的獨特舞蹈。從十五世紀,由送往南美洲的西非奴隸發展。這些奴隸之所以發展出卡波耶拉這樣的武術,目的是想藉此保存隨他們遠渡重洋的文化與宗教。雖然已經存在數百年,隨著奴隸制度的廢除,這些生活在巴西的非洲奴隸因為長期失業的關系,輾轉加入甚至組織了幫派, 卡波耶拉這項武術也因而與犯罪或反政府等活動劃上了等號,而在 1892 遭禁, 練習卡波耶拉也因此成了地下活動。但一直到1930年代以后卡波耶拉舞才正式地被允許在民間習授流傳,自此之后卡波耶拉便成了巴西的國家運動,更在 1970 年代間,迅速風靡全世界。由於這種舞蹈起源於非洲卻又融入了相當程度巴西本土原住民的文化特性,因此被認為是巴西最重要的本土文化象征與國技之一。
(首屆藝術節上表演開場節目的巴西戰舞 攝影:亦輝)
卡波耶拉一般是在輪圈 (roda) 內完成的。輪圈指由演奏樂器、唱歌並合拍鼓掌的所有參與者圍成的圓圈。 roda 意為輪子,它不僅象征著圈子的形狀,同時也意味著參與者連續周期性的交替參與,對歌曲的響應和快速的空中旋轉與翻轉。 “Capoeira”這個字有幾種不同的含意,其中一個意義是指森林或叢林中的不毛之地;另一個意義則衍生自剛果文,意指振翅及掙扎,特別是指公雞決斗的動作。
雖然其伴隨音樂節奏以通常為兩人一組的方式而起舞與一般舞蹈雷同,但是舞蹈動作中結合了大量側空翻、回旋踢、倒立等武術動作,卻被認為有極濃厚的戰斗用途。卡波耶拉把武術融合在舞蹈裡,是“舞”也是“武”,這種格斗術,正在全球蔓延。卡波耶拉的趣味之處,就在於與音樂的結合,教練甚至會現場用琴、沙鈴舞動節拍,隨音樂的節奏快慢變化動作,對基本的攻擊、防御動作有概念后,最后大家圍成圈圈,在不能接觸的原則下互動,你攻、我防,也讓過程更好玩。
本次應邀前來藝術節表演開場舞的Capoeira Luanda San Diego 巴西戰舞學校曾經在第一屆藝術節表演過開場節目,獲得了巨大的反響。這次再度重返藝術節,誓要把卡波耶拉這一巴西的國粹藝術在美國發揚光大。讓我們拭目以待!
“熱情歡快”- 墨西哥民俗舞by Ballet Folklorico El Tapatio and de San Dieguito
(藝術節舞台上揮洒自如的墨西哥民俗舞 攝影:亦輝)
身處與墨西哥接壤的聖地牙哥,咱們的藝術節怎麼少得了這個熱情如火的民族文化?來自Ballet Folklorico El Tapatio and de San Dieguito的年輕小舞者們每年都會如約在藝術節為大家獻上熱情歡快的墨西哥風俗舞蹈,今年當然也不例外。頭戴大草帽的年輕帥氣的小伙子們,和衣著鮮艷明朗的小姑娘們每次亮相都會博得滿堂喝彩!
顧名思義,這種墨西哥風俗舞既然冠上了“Ballet”的名號,自然融入了芭蕾舞的基本要素,比如繃直的腳尖、舒展的舞步和精心編排的動作。瀟洒的身姿,飛揚的裙擺,總是會謀殺一大票台下粉絲們的菲林。
“梵樂悠揚”- 東印度古典奧迪西舞by The Center for World Music Odissi Dance School
如果你對流行天王邁克杰克遜早年的經典單曲之一”Black or White”的MV還有印象的話,當中除了“變臉”特技至今仍常被模仿之外,被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世界各地各民族的舞蹈,其中就有天王與印度舞者在馬路上大跳奧迪西舞。
(Mira在上屆藝術節曾擔任領舞 攝影:徐國勝)
奧迪西舞起源於東印度,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考証是印度現存最古老的古典舞蹈之一,其優雅的舞姿常見於古代寺廟石窟中,並經由佛教而得以廣泛傳播。奧迪西舞蹈的特點是半蹲的腳步踏著強有力的節奏,而上身卻能保持如同微風吹拂棕櫚樹般的優雅。這種舞蹈除了腿部肌耐力、腳步節奏感外,還需要大量訓練身體不同部位的控制力,被認為是印度八種古典舞蹈中入門門檻最高的一種。
成立於1969年的Center for World Music School於1982年從伯克利搬遷至聖地牙哥。其奧迪西舞蹈學校於六年前開始,至今已經擁有30多位不同年齡的學員舞者。在上屆藝術節上第一次亮相的她們以精致的妝容和服飾得到了各族裔觀眾的贊嘆之聲。本屆藝術節她們又將派出領舞Mira為我們帶來精彩的獨舞,真是令人期待!
“奇妙影幻”- 法國手影舞台劇 by Icky Productions
藝術節的老觀眾一定對連續三屆代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參演的中國皮影戲印象深刻。據說今年他們閉關苦練,開發全新的技法和道具,有望在下屆藝術節強勢回歸,為觀眾們帶來更為精進的表演。這樣,本屆藝術節奇幻風格的擔當就落到了這支新近加入的由幾位Canyon Crest Academy中學生組成的法國手影組合的身上了。
法國的手影藝術起源於18世紀末,據信極有可能由1000多年前的唐朝商旅帶入歐洲大陸的中國皮影戲改良而成。在表演者的一雙巧手之下,無論是憨態可掬的小動物還是神形具備的人物,大至天地萬物,小至細枝末節,都能表現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
如果您兒時也曾在燈光下對著白牆上的黑影玩得樂此不疲,那麼相信這幾位大孩子的演出會讓您看得津津有味。
“自由奔放”- 西班牙弗拉明戈舞 by Reyes Barrios
每一屆的藝術節我們都會精心選擇一位專業藝術家作為特邀演出嘉賓,給正在藝術的海洋中努力學習的孩子們一個激勵與努力的方向。今年,我們選擇了有著濃郁的吉普賽藝術風格的西班牙弗拉明戈舞者-Reyes Barrios女士,下面就讓我們借此機會來好好了解一下這個享譽世界的舞種。
傳統的弗拉明戈舞通常是由舞者在歌唱與吉他伴奏下進行即興表演。弗拉明戈舞蹈風格著重於內在的爆發力,腳步動作強烈並極具彈性,含有挑舋性的舞姿造型,強烈的節奏和復雜的腳尖、腳掌、腳跟擊打地面,是男性舞者的特點,而柔雅優美的手臂、手腕、軀干動作則構成女性舞者的特點。響板(Castanets)的運用來自於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民間舞蹈,在手指擊打響板的的過程中,強調舞步與身體、腳步和情緒的協調配合。
弗拉明戈不僅是歌(cante)、舞(baile)和吉他音樂(toque)的三合一藝術,也代表著一種慷慨、狂熱、豪放和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吉普賽人總愛說:“弗拉明戈就在我們的血液裡!”的確。在我們這些異族人眼裡,弗拉明戈就是吉普賽,就是卡門,就是那些來自遙遠異鄉的,美麗而桀驁不馴的靈魂。
有行家說:“弗拉明戈是最能享受音樂,將音樂掌握得最精確的舞蹈”。在弗拉明戈舞蹈中,除了歌曲、吉他和響板的伴奏外,舞者時而配合節奏拍手,時而腳踩地加強韻律,隨著音樂表現的變化,舞者的肢體表現也隨之哀淒、歡愉,仿佛作著靈魂最深處的展現。在整個表演過程中,藝人和觀眾都在尋求一種心靈相通之處。
在所有舞蹈中,弗拉明戈舞中的女子是最富誘惑力的。她不似芭蕾舞女主角那樣純潔端庄,不似國標舞中的女伴那樣熱情高貴。她的出場,往往是一個人的,聳肩抬頭,眼神落寞。在大多數雙人舞中,她和男主角也是忽遠忽近,若即若離。當她真的舞起來的時候,表情依然冷漠甚至說得上痛苦,肢體動作卻充滿了熱情,手中的響板追隨著她的舞步鏗鏘點點,似乎在代她述說滄桑的內心往事,這難道不是一幅最性感的畫面?
響板是弗拉明戈演出的必備道具。如果你的耳朵很敏銳,大約可以聽出來,其實舞者左右手響板所發出來的聲音並不相同,左手邊的聲音低沉,代表雄性;右邊的較為高亢,是雌性。舞者手中響板的應和,表達的是男人與女人的對話。要把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說得委婉動聽,藝術家的天分和人生經歷比技巧更重要,這也是為何很多弗拉明戈舞者年齡越大,跳得越有味道。很多著名的弗拉明戈舞女演員往往已經跳了幾十年了,她們的腰間有明顯的贅肉,但當她們舞起弗拉明戈來,你隻能想到杜拉斯那句已被用濫的名言——我更愛你那飽受歲月摧殘的容顏。
有了這麼高大上又精彩又漲姿勢的青少年藝術節,聖地牙哥的孩子們真是有福氣!不用環游世界,在家門口就可以感受來自世界各地各民族文化藝術的魅力!順便去聖地牙哥最著名的私立學校校園逛一逛!還有台灣著名小吃店吃吃喝喝現場制作的精美食品、讓你腦洞大開的全新磁鐵版Fidget Spinners和天普美術學院學員的個人作品展覽,一定讓你不虛此行!最重要的是,從停車到門票全部免費啊!還等什麼,趕快把演出時間記下來吧!
第四屆聖地牙哥國際青少年藝術節
- 2017 年7 月30 日下午4:30-6:30
- Francis Parker School: 6501 Linda Vista Rd, San Diego, CA 92111
- 提前預定門票服務: http://sofunsd.com/youthart